
關鍵結論:
1、工業機器人現在在做國產代替,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知名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的技術能力和供應能力已經達到了國內天花板級別。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再去做這件事情是否有價值,還需要進一步評估。這可能是二級市場的機會,而不是一級市場的機會。
2、雖然協作機器人在形態和底層技術上與工業機器人高度相似,但協作機器人更多是用于家庭或人機交互,因為它強調的是人機交互的概念,未來的市場不應該是工業場景,而是消費級服務市場。目前有很多創業公司都在嘗試將它應用于不同領域,比如咖啡機、冰淇淋等。
訪談明細:
Q: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只有掌握了機器人的核心算法,并在這方面具備一些優勢和強項的企業,才有更高的可能性被選擇投資?
A:從市場調研來看,技術是基本盤,同時也需要有市場和渠道,所有機器人公司最開始的技術形態和最終形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要求團隊有極強的技術迭代能力。如果一家機器人公司在創立初期就沒有自己的底層技術,他們只能通過不斷的外采和合作來獲取技術支持,隨著國內機器人市場的火熱,如果這個公司沒有強大的技術迭代能力,市場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