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每年能夠產出近200份定制化報告以及上千份細分市場調研報告。公司構建了涵蓋8000萬以上的海外樣本、30萬以上的權威專家信息以及3600萬以上的國內電話樣本與企業樣本,為各類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深刻地改變著傳統醫療行業的格局。從電子病歷的廣泛應用,到遠程醫療的普及,再到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嶄露頭角,數字醫療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推動醫療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1、數字醫療的定義與范疇
數字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它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特征,通過整合和應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實現醫療服務的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從醫療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到分析、應用的全過程,數字醫療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旨在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質量和可及性。
數字醫療涵蓋多個關鍵組成部分,包括數字化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數字醫療服務、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數字健康管理。在數字化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方面,云計算為數字醫療提供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醫療機構可通過云計算平臺按需獲取所需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系統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物聯網技術實現醫療設備互聯互通,自動采集和傳輸數據,如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傳輸數據,方便醫生遠程了解患者健康狀況。數字醫療服務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如遠程醫療打破地域限制,讓患者在家中或偏遠地區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智能診斷輔助系統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分析醫學影像、檢測結果等數據,幫助醫生更準確地發現疾病跡象,減少誤診和漏診。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如在線健康咨詢、健康管理類 APP 等。數字健康管理則通過對個人健康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實現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2、數字醫療行業發展政策
近年來,中國數字醫療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數字醫療行業發展與創新,為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在醫療服務方面,《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建設智慧醫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推廣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線上查詢、藥物配送等服務,旨在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在醫療設備領域,《“十四五” 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發展高端醫學影像等診斷裝備,促進裝備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準化、多功能集成化發展;發展微流控芯片、細胞制備自動化等先進技術;拓展智能手術機器人、數字療法、粒子放療等先進治療技術臨床應用,推動醫療設備的升級換代,為數字醫療提供更先進的硬件支持。藥品監管方面,《藥品監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 “十四五” 規劃》提出從藥品監管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優化完善藥品監管信息化標準體系,推動云技術深度應用,提升藥監云平臺指揮能力和服務能力,實現業務系統的全面云化部署,筑牢 “物聯、數聯、智聯” 藥品智慧監管數字底座,促進藥品監管數字化轉型升級,保障數字醫療中藥品的安全與質量監管。醫保政策上,《關于積極推進 “互聯網 +” 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做好 “互聯網 +” 醫療服務醫保協議管理,完善 “互聯網 +” 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優化 “互聯網 +” 醫療服務醫保經辦管理服務,強化 “互聯網 +” 醫療服務監管措施,為數字醫療服務的醫保支付提供政策依據,推動數字醫療服務的普及和應用。
這些政策從不同方面對數字醫療行業進行規范和引導,既鼓勵技術創新和應用,又注重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促進數字醫療行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3、數字醫療市場規模
近年來,全球數字醫療市場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規模持續快速擴張。根據調研報告指出,2022 年全球數字醫療市場規模達到了 2242.4 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將增長至 4670 億美元,2022-2025 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8% ,到 2030 年,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攀升。
全球數字醫療市場增長的背后,有著多重驅動因素。技術創新是關鍵推動力之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深度融合,為數字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診斷、疾病預測、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對海量醫療數據進行學習和分析,從而準確識別疾病特征、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并推薦個性化治療方案,大大提高了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大數據技術則能夠對醫療領域積累的海量數據,如患者病歷信息、臨床檢驗數據、影像資料等進行高效存儲、管理和分析,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制定、醫療質量評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社會需求的增長也為數字醫療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慢性病患者群體也日益龐大,這使得醫療服務需求持續攀升。傳統醫療模式在應對這些增長的需求時,逐漸顯露出資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等問題。而數字醫療憑借其便捷性、高效性等優勢,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痛點,滿足人們對醫療服務的更高期望。例如,遠程醫療讓患者無需長途奔波,在家中或偏遠地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可穿戴醫療設備和移動醫療應用則方便患者實時監測自身健康狀況,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尤其適合慢性病患者和行動不便的人群。
此外,各國政府對數字醫療的支持政策也是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為了提升本國醫療服務水平,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許多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數字醫療的發展與創新。這些政策涵蓋了技術研發支持、產業發展引導、醫療服務規范等多個方面,為數字醫療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大量資金和企業進入該領域,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繁榮。
在全球數字醫療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數字醫療市場同樣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22 年中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達 1954 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0.73%,預計 2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844 億元,2024 年進一步增至 4130 億元,增長速度顯著,潛力巨大。
中國數字醫療市場主要由數字化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數字醫療服務、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以及數字健康管理四個關鍵部分構成。其中,數字化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是市場最大的組成部分,2022 年市場規模為 1021 億元,市場占比 52.25%。這部分涵蓋了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基礎應用,為數字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底層支撐。數字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占比 28.66%,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包括遠程醫療、在線問診、智能診斷輔助等服務,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數字健康管理和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分別占比 11.11%、7.98%。數字健康管理通過對個人健康數據的持續監測和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預防疾病的發生;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則滿足了消費者在健康保健、康復護理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如健康管理類 APP、家用醫療設備等。
這種市場結構反映出中國數字醫療市場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為其他細分領域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數字醫療服務作為直接面向患者的關鍵環節,也受到了高度重視,市場占比較高。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對健康管理需求的增加,數字健康管理和數字消費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的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擴大,推動中國數字醫療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
4、數字醫療平臺結構
據市場研究報告進行披露,目前,數字醫療平臺呈現出多元化的結構,不同類型的平臺在數字醫療生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在各類數字醫療平臺中,互聯網醫療平臺占比最多,達 47.9%,成為數字醫療平臺的核心組成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以互聯網為載體,整合了醫療資源,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遠程互動。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進行在線問診、預約掛號、查看檢驗報告等操作,醫生則可以遠程為患者提供診斷、開具處方等服務。這種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對于偏遠地區的患者和行動不便的人群來說,互聯網醫療平臺為他們提供了獲取醫療服務的新途徑。
掛號問診平臺占比 28.4%,是患者就醫的重要入口之一。這類平臺主要聚焦于幫助患者便捷地預約醫院的掛號服務,以及與醫生進行初步的問診溝通。通過整合各大醫療機構的掛號資源,患者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查詢多家醫院的號源信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時間安排進行預約,減少了排隊掛號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同時,一些掛號問診平臺還提供在線問診功能,患者可以在就診前與醫生進行簡單的溝通,描述自己的癥狀,醫生則可以根據患者的描述提供初步的診斷建議和就診指導。
健康管理平臺占比 7.8%,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健康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健康管理平臺應運而生。這類平臺通過收集用戶的健康數據,如運動數據、飲食數據、睡眠數據、生理指標數據等,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評估和健康管理方案。用戶可以通過健康管理平臺實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獲取健康建議,如合理的飲食搭配、適當的運動計劃、疾病預防措施等,幫助用戶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
醫藥電商平臺占比 4.7%,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醫藥電商平臺逐漸興起。醫藥電商平臺主要從事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在線銷售業務,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購藥渠道。消費者可以在醫藥電商平臺上瀏覽各類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信息,比較價格和品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購買。同時,一些醫藥電商平臺還提供藥品配送服務,將藥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節省了消費者前往藥店購藥的時間和精力。此外,醫藥電商平臺還為藥企和醫療器械廠商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有助于降低銷售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
醫生助手平臺占比 3.8%,主要是為醫生提供輔助工具和服務,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質量。醫生助手平臺可以集成電子病歷系統、醫學知識庫、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等功能模塊。醫生可以通過醫生助手平臺快速查看患者的病歷信息,獲取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以及參考其他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案例,從而更準確地做出診斷和治療決策。同時,醫生助手平臺還可以實現醫療數據的共享和交流,促進醫生之間的協作和學習。
醫療知識平臺占比 1.1%,致力于傳播醫學知識和健康科普信息。這類平臺通過發布文章、視頻、直播等形式的內容,向大眾普及醫學常識、疾病預防知識、健康生活方式等信息,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醫療意識。醫療知識平臺的內容來源廣泛,包括專業醫生、醫學專家、健康機構等,確保了知識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公眾可以通過醫療知識平臺獲取可靠的醫療信息,增強自我保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預防疾病和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