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每年能夠產出近200份定制化報告以及上千份細分市場調研報告。公司構建了涵蓋8000萬以上的海外樣本、30萬以上的權威專家信息以及3600萬以上的國內電話樣本與企業樣本,為各類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煉焦煤主要用于生產焦炭,這種焦炭是通過將焦煤或混合煤在高溫下冶煉得到的,大約1.3噸的焦煤可以煉制出1噸焦炭,而這些焦炭則進一步用于煉鐵和制鋼過程。煉焦煤可以根據其特性分為多種類型,包括氣煤、肥煤、氣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貧瘦煤以及1/2中粘煤。
一、煉焦煤行業概述
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煉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溫冶煉而成,一般1.3噸左右的焦煤能煉1噸焦炭,進而用于煉鐵制鋼。質量指標:按照中國煤炭分類及冶金行業對焦炭的要求,國產煉焦煤的主要質量指標分為灰分(A),硫分(S)、揮發分(V)、粘結指數(G)、膠質層厚度(Y/mm)等,進口煉焦煤除了采用與國內相同的質量指標外,有時還附加:單種煤煉焦反應后強度(CSR)及微量元素含量等。
煉焦煤可分為氣煤、肥煤、氣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貧瘦煤和1/2中粘煤,中國煉焦煤各煤種的儲量不均勻,以氣煤(包括1/3焦煤)最多,其次為焦煤。此外,尚有未分類的占1.96%,各子品種可以根據生產焦炭的性能要求搭配使用。按用途分為冶金焦(包括高爐焦、鑄造焦和鐵合金焦等)、氣化焦和電石用焦等。
根據調研報告中的統計結果顯示,全球煉焦煤資源約占煤炭總量的13%,總量大約為11,400億噸,其中48.5%分布在歐洲,29%在亞洲,19%則在北美地區。在經濟可采的范圍內,其儲量大約在3,500億至4,000億噸之間,而其中的優質低灰低硫煉焦煤更是達到了約600億噸,全球80%的可采煉焦煤儲量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占比42%)、中國(占比23%)和美國(占比18%)。盡管中國和俄羅斯的煉焦煤資源相當豐富,但其開采程度相對有限,因此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相比之下,美國以當前的開采速度預計可以持續開采近250年。
在中國,焦煤儲量占全球的26%,特別是那些低硫低灰、高強度且高粘結性的焦煤更是珍貴。然而,主要產區的剩余可采年限相對有限,資源枯竭的速度正在加快。例如,山西省的可采年限為23年,內蒙古約為13年,而東北地區則大約為20年。目前,煉焦煤主要通過井工開采,這種方式不僅難度大,而且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焦煤的硫含量也在逐漸上升。
201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其中就包括了肥煤、焦煤、瘦煤等煉焦煤種類。中國的煉焦煤資源分布并不均勻,優質資源如焦煤和肥煤相對稀缺。雖然氣煤資源相對充足,但在煉焦煤中的配比卻相對較低。具體來說,主焦煤的儲量為517.6億噸,僅占17.5%,低于41.79%的平均配比;而肥煤的儲量為239.6億噸,占8.1%,也低于17.08%的平均配比。隨著未來高爐大型化的趨勢,主焦、肥煤的使用比例預計會進一步提升,這將使得資源量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二、煉焦煤產業鏈全景
煉焦煤行業產業鏈上游為煉焦煙煤生產環節,主要涉及煤炭資源的勘探、開采等環節;產業鏈中游為煉焦精煤→焦炭生產環節,煉焦精煤生產主要涉及洗選、破碎、篩分、配煤等工藝,焦炭生產主要通過煉焦工藝將煉焦煤轉化為焦炭。煉焦工藝包括頂裝焦、搗固焦等;產業鏈下游為應用環節,主要分布于鋼鐵、化工等行業。
1、上游
研究報告指出,在2023年,中國的原煤產量實現了47.1億噸的佳績,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了3.4%。然而,煉焦煤資源的增長卻顯得動力不足,其全年供應量僅僅增長了0.9%,這一增速明顯低于整體煤炭產量的增長。進入2024年,山西省加強了對煤礦超產的監管力度,這一舉措導致部分大型煤礦下調了它們的年度產量預期。據統計,從1月至5月,全國的原煤產量為1,857,87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403.6萬噸。其中,山西省的減少量尤為顯著,達到了8,271萬噸,這也直接導致了煉焦原煤產量的相應下滑。
2023年,中國煉焦煤的進口量達到了歷史性的高峰,總量為1.02億噸,與上一年度相比,實現了61.3%的顯著增長。蒙古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其儲量高達274.92億噸,而已開發的煤炭資源占據了總儲量的17%。在這一年里,中國從蒙古國進口了5,395萬噸的煉焦煤。值得注意的是,中蒙兩國的關系、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口岸的通車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煉焦煤進口量。與此同時,俄羅斯對中國的煤炭出口也首次突破了1億噸大關,其中主焦煤的進口量達到了2,624萬噸。在2023年,美國和加拿大共同向中國出口了1,348萬噸的煤炭。
進入2024年,從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1月至5月的數據來看,中國的煉焦煤進口主要來源于蒙古國和俄羅斯。其中,從蒙古國進口的煉焦煤總量為2,405萬噸,占比達到了50.6%;而從俄羅斯進口的煉焦煤總量為1,253萬噸,占比為26.4%。此外,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也分別向中國出口了347萬噸、307萬噸和263萬噸的煉焦煤,它們在中國煉焦煤進口總量中的占比分別為7.3%、6.5%和5.5%。與去年同期相比,從蒙古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進口的煉焦煤分別實現了30.5%、22.8%和11.5%的增長。
2、中游
安徽省的煉焦煤產量預計會出現下滑趨勢,其中氣煤的產量占比超過整體的一半。淮北礦區的可利用資源相當有限,加之埋藏深度大、開采條件惡劣,使得增產變得異常艱難。與此同時,山東、河南、河北以及內蒙古等地區,由于開發歷史較長,許多礦區的資源已經接近枯竭,剩余未開發資源量相對較小,且“三下”壓覆(指建筑物下、水體下和鐵路下)的資源較多,導致現有礦井的開采條件愈發復雜。新建礦井則主要依賴于深部資源,這些資源的開采難度極大,從而使得產能增長受到嚴重限制。
在西南地區,煉焦煙煤是主要的煤炭品種,其煉焦煤產能占據了該地區煤炭總產能的28%。貴州省是該地區煉焦煤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其煉焦煤產能約為5,665萬噸,緊隨其后的是四川省(煉焦煤產能約1,718萬噸)和云南省(煉焦煤產能約1,121萬噸)。然而,由于礦井的老化以及資源的逐漸枯竭,這些地區的可采儲量正在逐年減少,進而加劇了供給壓力。
3、下游
房地產行業方面,2022年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房屋施工面積相較于2021年下降了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的降幅更是達到了7.3%。同時,房屋新開工面積也顯著下降了39.4%。這一趨勢在2023年并未得到逆轉,房屋施工面積繼續同比下降7.2%,住宅施工面積降幅擴大至7.7%,而房屋新開工面積的下降幅度雖然有所收窄,但仍達到了20.4%。進入2024年,僅在前六個月內,房屋施工面積就已同比下降了12.0%,住宅施工面積的降幅更是高達12.5%,房屋新開工面積的下降幅度也達到了23.7%。這一系列數據清晰地表明,中國國內的房地產行業正持續處于低迷狀態。
鋼鐵產業方面,2022年全國的生鐵產量出現了0.8%的下滑。然而,在2023年,生鐵產量實現了0.7%的同比增長。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生鐵產量再次出現了3.6%的同比下降,總量為43,561.6萬噸。
在煉焦煤領域,2022年中國的冶金煤消費量達到了7.18億噸,同比增長了2%,這一消費量占到了全球消費量的三分之二,同時也占據了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6%。其中,87%的冶金煤被用作煉焦煤,以支持生鐵的生產,而剩余的13%則作為噴煤粉(PCI)煤使用,旨在減少焦炭的消耗。然而,由于新房建設的減少,冶金煤的需求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房地產行業的危機持續對鋼鐵需求產生負面影響,預計鋼鐵需求將保持低迷狀態,進而對生鐵產量構成影響。此外,約有20個省份正計劃增加粗鋼生產中廢鋼的使用比例,這將進一步減少對生鐵的需求。據此預測,到2026年,冶金煤的消費量將每年下降1%,降至7.16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