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每年能夠產出近200份定制化報告以及上千份細分市場調研報告。公司構建了涵蓋8000萬以上的海外樣本、30萬以上的權威專家信息以及3600萬以上的國內電話樣本與企業樣本,為各類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之一,對無人物流配送的需求尤為旺盛,據多家機構的研究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內,中國無人配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數百億元甚至更高。
一、無人物流配送市場規模與潛力挖掘
1、歷史增長回顧
過去數年,無人物流配送市場規模呈顯著上揚態勢,以 2018 年為起點,彼時市場規模尚處起步階段,約為 10 億元;至 2019 年,得益于電商大促對無人配送技術的試用推廣以及部分城市末端配送試點項目落地,市場規模迅速攀升至 30 億元,年增長率高達 200%;2020 - 2022 年期間,盡管受疫情沖擊供應鏈、延緩項目推進等不利影響,但在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等需求驅動下,市場仍保持穩健增長,2020 年達 45 億元、2021 年突破 60 億元、2022 年約至 8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 30%。行業重大節點如 2020 年無人機在偏遠地區抗疫物資配送中的高光表現、2021 年頭部電商平臺無人配送車常態化運營,均成為規模增長的強勁催化劑,促使資本與市場對其關注度持續升溫,訂單量與應用場景穩步拓展。
2、現狀深度解析
依據權威的調研報告指出,截至 2023 年,中國無人物流配送市場規模已超百億元,達 120 億元。細分領域中,快遞物流憑借海量包裹需求占據主導,市場份額超 40%,是無人配送的核心應用陣地;餐飲外賣領域因即時配送訴求強烈,份額約 30%,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高校等場景廣泛滲透;生鮮電商及商超宅配領域伴隨消費升級、冷鏈配套完善,占比升至 20%,保障生鮮果蔬快速保鮮到家;醫藥配送受政策鼓勵、藥品安全追溯需求推動,占比約 10%,在同城藥企 - 藥房、醫院 - 檢驗中心短途配送初顯身手。從區域分布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達、科技資源集聚、消費活力旺盛區域,憑借技術研發優勢、密集的人口消費需求以及完備的基礎設施,成為無人配送的先行區與高市場占比地帶,市場規模占全國總量超 60%;中西部省會城市及部分重點城市,隨著產業承接、政策引導,市場規模逐步起量,處于高速成長階段。
3、未來增長預測
展望未來 3 - 5 年,在技術迭代、需求擴張、政策護航等多因素協同下,無人物流配送市場規模有望持續上揚。技術層面,5G 賦能下的超低時延通信將助力無人設備實時響應更敏捷,AI 深度學習優化的算法讓決策更智能精準,硬件性能提升使無人機載重有望提升 50%、無人車續航里程增加 30%,進而拓展配送半徑與載貨量;市場需求端,電商交易規模預計以年 15% 增速擴張、即時配送訂單量年增速超 20%,生鮮、醫藥冷鏈配送需求因消費品質升級翻倍增長,為無人配送注入持續動力;政策維度,各地智能網聯汽車上路許可放寬、空域管理精細化推進,將破除無人配送規模化運營的制度藩籬。綜合預估,2024 年市場規模有望躍升至 180 億元,2025 年突破 250 億元,至 2027 年,市場規模或將沖刺 500 億元大關,成為物流變革與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深度嵌入多元產業生態,重塑配送服務格局。
二、無人物流配送市場政策法規解讀
1、國家層面政策扶持
國家高度重視無人物流配送行業發展,多部門協同發力,出臺系列重磅政策引導技術研發、應用推廣與標準制定。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統計,發改委在《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物流企業應用先進技術裝備,推動無人配送等智能物流新模式落地,為行業指明發展方向;科技部將無人配送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如 “智能機器人” 專項對無人機、無人車的自主導航、智能決策算法給予專項研發支持,助力技術突破;工信部積極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其發布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無人配送車的網聯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政策依據,加速產業生態構建,通過資金扶持、項目引導等手段,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我國無人物流配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全球科技制高點。
2、地方政府配套政策
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臺多項落地政策扶持無人物流配送發展。北京設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出臺《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細則》,賦予無人配送車特定路權,允許其在指定非機動車道行駛,為行業破冰開路;上海開放臨港新片區等區域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地,為無人配送車提供豐富的城市開放道路測試場景,加速技術驗證與優化;深圳不僅規劃低空物流飛行航道,還給予無人機配送企業資金補貼,按飛行架次、載貨量給予階梯式獎勵,推動無人機配送商業化運營;杭州在西溪園區等地打造智能物流園區試點,為入駐企業提供免費辦公場地、稅收優惠,吸引阿里菜鳥等企業深耕無人配送,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各地政策從路權、場地、資金等多維度賦能,助推行業蓬勃發展。
3、法規標準建設進程
現行法規對無人物流配送逐步規范,在設備上路、飛行、運營各環節均有涉及。上路方面,部分地區參照非機動車管理模式,限定無人配送車行駛速度(通常不超 15km/h)、行駛路線,要求配備安全員,確保交通安全;飛行領域,民航局依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對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按《輕小型無人機運行規定》規范飛行高度、空域申請流程,保障低空飛行秩序;運營環節,郵政管理部門對快遞無人配送提出數據安全、服務質量監管要求,確保包裹妥投、信息保密。但隨著行業發展,法規標準仍需持續完善,未來將在保險規范、跨區域運營協調、復雜場景責任界定等方面細化準則,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護航無人物流配送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