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食品(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加工/消費者消費)
國家稅務總局市場調研數據顯示,中秋、國慶假期,受居民出行及旅游消費火熱帶動,餐飲住宿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5%,其中旅游飯店收入同比增長1.3倍。中國烹飪協會開展的“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餐飲業經營情況調研”數據顯示,受訪餐飲企業假期前7天營業收入與去年國慶假期相比上升67.5%,與2019年國慶假期相比上升15.1%,不過,中國飯店協會指出,盡管整體數據表現亮眼,從游客數量上來看,中秋、國慶“雙節”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4.1%,人均花費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7.5%,消費者行為更加趨于謹慎與理性。
10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公告稱,批準2種母乳低聚糖(HMO)應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其中蒙牛集團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HMO)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批,成為首批獲批企業中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HMOs(母乳低聚糖統稱)是母乳中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體成分,具有調節免疫、幫助大腦發育及調節腸道菌群等功效,尤其在改善嬰幼兒健康和營養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HMOs產業化技術牢牢抓在歐美巨頭的手里,成為中國乳企精準營養的"卡脖子"問題。
10月8日,耐鹽堿大豆新品種“科豆35”實收測產現場會在山東東營舉行。測產專家組經過實地勘察,對兩個示范地塊進行實收測產,通過聯合收割機收割、稱重、水分檢測等一系列測產程序,最終得出結論:1號地塊實收面積13.99畝,實收畝產為277.39千克;2號地塊實收面積3.43畝,實收畝產為306.52公斤。專家組一致認為,“科豆35”具有耐鹽高產特性,是大豆耐鹽堿品種培育支撐鹽堿地綜合利用的重要創新性突破成果,建議在環渤海鹽堿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審定推廣。
二、政策梳理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2023年第10號國家標準公告,《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生鮮食用農產品》(GB 43284-2023)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9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2023年第10號國家標準公告,《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生鮮食用農產品》(GB 43284-2023)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該標準由農業農村部組織起草,將于2024年4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的發布實施,將為強化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引導生鮮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適度合理包裝、規范市場監管提供執法依據和基礎支撐。
該標準明確了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產品和蛋等五大類生鮮食用農產品是否過度包裝的技術指標和判定方法。主要技術指標包括三方面:一是針對不同類別和不同銷售包裝重量的生鮮食用農產品設置了10%—25%包裝空隙率上限。二是規定蔬菜(包含食用菌)和蛋不超過3層包裝,水果、畜禽肉、水產品不超過4層包裝。三是明確生鮮食用農產品包裝成本與銷售價格的比率不超過20%,對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櫻桃、楊梅、枇杷、畜禽肉、水產品和蛋加嚴至不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