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研學游作為一種將教育與旅行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研學游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更通過實地探究、跨學科實踐等方式,將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嵌入真實場景中,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國際研學雙向流動
根據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暑期,全球研學市場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雙向流動”浪潮。中外學生研學團頻繁交匯于各大國際樞紐,北京大興機場作為這一趨勢的縮影,7月以來日均客流量維持在1.76萬人次高位運行,較6月日均增加1700余人次,出入境人員中研學團占比超過30%。中青旅遨游公司參團總人數從去年的800人增至1000人,同比增幅達25%;華信東方國際入境研學業務團隊數量同比增長近50%,形成“中國學生走出去”與“國際學生走進來”的雙向繁榮。
市場需求
據市場研究機構調研分析,2025年研學市場呈現明顯的“啞鈴型”需求結構:一端是高凈值家庭對高端國際研學、定制化主題課程的爆發式需求,推動萬元級產品占比從2024年的12%提升至22%;另一端是親子研學、省內短途產品因性價比優勢占據主流市場,占比超60%。非傳統客群快速崛起成為新增長極:大學生通過“一帶一路”國際科考項目拓展視野,2025年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器狗研學”項目吸引全球300余名學生參與,其中40%為國際交換生;銀發群體在“候鳥式研學”中實現終身學習,三亞“熱帶生態研學營”中60歲以上學員占比達35%,較2024年增長12個百分點;企業團建研學則成為提升團隊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華為“智能制造研學營”通過生產線實景教學,使參訓團隊專利產出效率提升40%。
教育價值導向強化
家長對研學產品的教育性要求顯著提升,80%的研學機構已引入PBL(項目式學習)模式,將課程設計權交還學生。恐龍園集團暑期推出的“侏羅紀生態研學營”采用PBL模式,學生需自主完成恐龍化石挖掘、生態鏈重建等任務,報名人數達2000人次,復購率31%;林奈實驗室的“微觀世界探索課”通過顯微鏡觀察、DNA提取等實踐,讓學員在游樂中掌握生物學知識,項目名額供不應求,家長滿意度達92%。教育價值的量化成為行業新標準,區塊鏈技術實現的學分認證與成果溯源系統,已覆蓋全國80%的頭部研學機構,解決“游而不學”的行業痛點。
技術滲透率躍升
VR/AR技術以50%的滲透率重塑研學體驗,故宮“數字文物庫”通過3D建模與全息投影技術,讓學生可手持虛擬考古刷“修復”青銅器,西安大明宮遺址元宇宙空間則構建了唐代長安城的數字孿生場景。數據顯示,此類沉浸式體驗使學生的平均參與時長從傳統模式的2.3小時延長至3.2小時,復購率提升28%。AI課程設計平臺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依據學生實時反饋動態調整教案,某頭部機構應用后,單教師授課覆蓋人數從1:30提升至1:120,師資成本降低65%。區塊鏈技術則構建了可信的學分認證體系,覆蓋全國32所“雙一流”高校及150所職業院校,實現跨校選修課程的學分互通。
科技研學爆發式增長
根據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科技類研學占比從2020年的12%躍升至35%,市場呈現“專業化+場景化”雙輪驅動。浙江新世界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量子計算科研營”整合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資源,學生可操作真實量子比特設備,業務量同比增長40%,復購率達32%。杭州遠景國際旅行社則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AI倫理研學課”,通過模擬算法偏見實驗、數據隱私辯論等環節,吸引科技企業團隊定制,銷量增長30%。申昊機器人工廠的“工業機器人操作師”認證課程,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的熱門選擇,單期培訓費達1.2萬元仍供不應求。
消費群體多元化
研學旅行的消費群體已經不再局限于中小學生,而是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覆蓋,包括學齡前兒童、大學生、銀發群體及企業團隊。這種多元化的消費群體結構,為研學市場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大學生來說,研學旅行是他們拓展視野、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國際科考項目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向世界的平臺,讓他們能夠親身參與國際科研項目,與國外的科研人員和學生進行交流合作。通過這些活動,大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還能夠培養自己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XYZResearch),系國內領先的行業和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并榮膺CCTV中視購物官方合作品牌。公司秉持助力企業實現商業決策高效化的核心宗旨,依托十年行業積累,深度整合企業研究、行業研究、數據定制、消費者調研、市場動態監測等多維度服務模塊,同時組建由業內資深專家構成的專家庫,打造一站式研究服務體系。研精畢智咨詢憑借先進方法論、豐富的案例與數據,精準把脈市場趨勢,為企業提供權威的市場洞察及戰略導向。